机床铸件

ag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官网钱江台风(钱塘江的潮水为什么上涨那么快?)

ag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官网钱江台风(钱塘江的潮水为什么上涨那么快?)

“风王”【利奇马】风力高达17级 中央气象台紧急发布红色警报

“风王”利奇马逼近风力高达17级,中央气象台紧急发布红色警报!(新闻来源: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段罗君、施雯、吴崇远 、孙燕 通讯员 许文峰、徐鹤群、胡华龙、张放、孙赫蒲)

中央气象台8月9日6时发布台风红色警报!

这是台风预警最高等级

超强台风“利奇马”正逐渐向浙江沿海靠近

昨晚它的中心风力已达到17级以上,妥妥的今年“风王”

登陆目标基本锁定,

最大可能在台州到乐清一带沿海登陆

以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登陆

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正提着电动小马达快速前进中,每小时22公里的移动速度,和前几天每小时5公里的“龟速”相比明显加快。一夜的行程赶下来,距离浙江越来越近了,昨天夜里,“利奇马”进入东海,今天凌晨5时,它的中心位置已经在距离浙江温岭东南方向约365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

昨晚,“利奇马”中心最大风力已超过17级(62米/秒)!今天早上“利奇马”依旧维持着超强台风级别,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20百帕。

目前,“利奇马”登陆点基本已经锁定,中央气象台预计,将于10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象山到苍南一带沿海登陆,最大可能在浙江台州到乐清一带沿海登陆(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4-16级,45-52米/秒)。

17级以上,什么概念?浙江省气象台形容,这是一个连风力表都不够用的王者台风。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次“利奇马”将以一手台风的姿态直接登陆浙江。由于“一手台风”登陆前能量损耗很小,往往威力巨大,破坏力更强。登陆浙江的大部分台风是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后向西北方运动进入浙江沿海,而台湾曾多次为浙江“挡风”。

1

今明两天浙江大部地区有大雨暴雨

从中国 天气 网统计的数据显示,台风在浙江的登陆地点非常集中,最常扑向温州、台州、宁波等中南部沿海城市,苍南、乐清、温岭是最易遭遇台风的县区,平阳、石浦、玉环、象山也较多。研究表明,浙江风灾易损程度较高的地区分布在省会杭州和浙东沿海的宁波、台州、温州四地。

今天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8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浙江、福建北部、江苏南部、上海、安徽东南部、台湾岛以及黑龙江东北部、北京、河北中南部、河南中部、四川南部、重庆西南部和北部、贵州西北部、云南中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浙江中东部、福建东北部以及台湾岛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浙江东部沿海和台湾岛中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2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达60毫米以上),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受“利奇马”影响,浙江沿海海面已经出现9-11级大风,较大的有苍南石砰社区31.7m/s(11级)、平阳平屿28.5m/s(11级)。

浙江省气象台预计,今天开始浙江沿海海面风力将逐渐增强到12-13级,今天夜里到明天将增强到12-15级。今天开始浙江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地区风力逐渐增强到8-11级,

杭州湾水面增强到 11~13 级;今明两天浙江大部地区有大雨暴雨,其中东部和北部地区部分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杭州降雨主要集中在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市气象台预计,主城区、萧山、余杭和桐庐、富阳、临安部分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它县市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最大东北风力8~10级,萧山围垦等东部地区、部分山区以及钱塘江等江湖水面最大风力10~11级。

不过,“利奇马”的到来,对杭州的高温来说,无疑是使出了“王炸”——这个周末气温也将明显回落,今明后三天最高气温在27-31℃。

2

8月10日甬台温铁路、金温铁路全天停运!

钱江晚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针对即将来袭的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铁路部门将从8月10日零时起启动防台Ⅰ级应急响应,提前加强线路、站房等设备设施检查,做好防洪物资、机具、人员等准备工作,制定旅客列车停运、折返、加开等运行调整方案。

针对“利奇马”超强台风可能带来的影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对8月10日、11日经由相关线路区段的旅客列车采取停运、停售车票措施。

目前确定8月10日停运范围为:

甬台温铁路、金温铁路全天停运;

8月10日12时后杭甬高铁、萧甬铁路停运;

8月10日16时后金山铁路停运;

8月10日20时后沪杭高铁、沪杭普速铁路停运。

自发稿时起,将暂停发售8月11日经由以下区段旅客列车车票:11日宁启铁路(动车组列车)、金山铁路;11日9时前杭甬高铁,11日12时前沪杭普速铁路;11日14时前京沪高铁上海至苏州段、沪杭高铁、沪宁高铁。

本次台风强度大、降雨量大,对长三角铁路正常运营影响严重。为做好安全防范,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前发布预警通知,抓好防台风应急预案的落实,严格执行防洪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和现场干部值班包保制,加强台风及汛期行车调度指挥,加强机车添乘检查及防洪地点看守。

下一步,铁路部门将密切关注台风路径变化,根据风速雨量和灾害影响程度等实际,适时采取停运、停售、限速、迂回、折返、加开、恢复开行等措施,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确保旅客安全出行需要。

已购买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于票面乘车日期起30日内(含当日)持车票到车站窗口办理退票手续;在中国铁路12306网站购买车票的旅客,如尚未换取纸质车票,可在网站直接办理退票。以上均不收取手续费。

铁路部门提醒旅客,停运列车及暂停发售列车车次及时间等相关信息,请以车站公告为准,若有疑问可致电铁路客服热线021-12306咨询。旅客可关注中国铁路12306铁路客服网站公告,以及上海铁路局官方微博、微信信息,查询列车停运及正晚点动态,以便合理安排行程。

3

浙江海事启动二级防台警报

根据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动态和发展趋势,8月8日12时,浙江海事局启动二级防台警报。

记者了解到,截至下午3时,浙江沿海已有244艘客运船舶停航。随着超强台风“利奇马”的步步逼近,辖区其余客运船舶将逐步停航。目前在浙江辖区内的432艘危险品船舶业已全部停止作业,进入避风水域。

浙江海事局在前期防抗台工作的基础上,再排查、再梳理、再落实,根据辖区防台预案或规定,督促指导辖区内“四类重点船舶”、无动力船舶、工程施工船舶、长期锚泊船舶、修造船舶落实避风防台措施;同时要求所有船舶远离桥区水域,码头作业船舶及时撤离避风。

温馨提示

台风将带来大风、暴雨等天气,市民们要提前做好防护工作:

1、室内检查、移动车辆

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及时关好窗户,取下悬挂物,收起阳台上花盆等物品,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如果家里有车,要在台风到来前将车辆转移至高处或安全的地下停车场停放,不要停在路边障碍物下或积水路边。

2、备好应急物品

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医药用品等以备急需。如果家中有病患,还要准备好必需的药品。

3、低洼地段居民要转移

台风来前,住在低洼地段的居民最好转移。当台风信号解除以后,要在撤离地区被宣布为安全后才可返回。

4、远离危险地带

玻璃门窗、危棚简屋、临时工棚、广告牌、霓虹灯等易被大风吹落,注意躲避。河、湖、海的路堤和桥上比较湿滑,尽量不要去,以免不慎落水。

钱塘江“鬼王潮”凶猛袭来

钱塘江“鬼王潮”凶猛袭来

钱塘江“鬼王潮”凶猛袭来,进入2021年,不知不觉中就到了8月。在夏季来临时候,除了台风、海啸、暴雨等自然灾害外,还有一项可能就要数潮。每年农历的7月17、7月18、7月19都是“鬼王潮”来临的时候。

钱塘江“鬼王潮”凶猛袭来1

农历七月十八,钱塘江将迎来一个大潮汛,即“鬼王潮”。之所以被称为“鬼王潮”,是因为正逢中元节之后,气势、涌高有时甚至超过八月十八的大潮。8月25日,多路记者直击2021钱塘江鬼王潮盛况。

年在杭州,还启用了AI技术,智慧喊潮为观潮的市民保驾护航。

昨天中午12点10分,从海宁丁桥观潮点向远处眺望,平静的江面上南潮首先滚滚而来,澎湃的潮水你追我赶,奋勇向前,凶猛地冲击堤岸,掀起数十米巨浪。

钱塘江除了名动天下的八月十八钱江大潮外,农历七月十八前后也是一个大潮汛,叫“鬼王潮”。之所以被称为“鬼王潮”,是因为这个时间正好在中元节之后,气势、涌高有时甚至超过八月十八的大潮,可谓气势汹涌磅礴。

不光是在海盐,杭州的观潮点也吸引不少的市民游客。记者在杭州的美女坝观潮点,看到有不少市民游客守候在这里等待大潮的来临。

市民游客观潮热情很高,而观潮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潮水来临前现场就拉起了警戒线,喊潮人也开始忙活,今年杭州上城区城管局辖区内的河岸边,除了喊潮人,还多了一套智能设备。

智慧喊潮系统可以从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官方网站自动获取潮汐信息,潮水来临前后10分钟,自动控制沿江13个扩音喇叭循环播放喊潮信息,劝导人员上岸远离潮水,不仅如此,还可以对堤坝进行24小时无死角的监控。

杭州市水利局水利水政科 聂志刚

人工也是24小时巡查,但毕竟有一个时间段的,有这个AI捕捉以后,基本上可以实时发现,AI捕捉以后会通过短信发送到我们这边,我们就会提醒防潮队员去把他劝离。

据了解,未来几天鬼王潮气势依旧不减,加上这两天又恰逢海上台风影响,所以预计潮高会高于往年,潮水好看,也汹涌无比,切记要在安全区域文明观潮。

钱塘江“鬼王潮”凶猛袭来2

进入2021年,不知不觉中就到了8月。在夏季来临时候,除了台风、海啸、暴雨等自然灾害外,还有一项可能就要数潮。这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自然现象,如果利用得好,比如用来发电那就是福泽万民。要是没有利用好,那么对于河岸边的居民乃至游客来说就是一个灾难性事件。在钱塘江,却有点不一样!

一年一度的“鬼王潮”又来了!别的地方可能说希望潮水小一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小一些,但是对于钱塘江来说一个以“观潮”闻名的城市,自然是希望潮水越大越好、越壮观了。而今年的“鬼王潮”时间又到了,哪里最好观看呢?为何被叫“鬼王潮”,有多凶猛,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来看看。

钱塘江“鬼王潮”来了!来势最凶猛的正是这三天

据悉,每年农历的7月17、7月18、7月19都是“鬼王潮”来临的时候。而2021年8月23日刚好是农历7月17日,刚刚开了个头。在钱塘江有很多个观测点,而记者找到的是十分利于观潮的杭州西湖九溪附近的观潮点。记者早早地就去等着,终于在下午3点左右,钱塘江的潮水开始抬升了水面,在水面上还能看到不少的'鱼儿腾空而起,十分欢腾,场面十分震撼。

当地居民表示,每年这三天都是“鬼王潮”观看的最好时候,最高的时候还能把水排到岸上来,甚至超过农历8月18的传统大潮。值得注意的是,23日时候,杭州西湖的钱塘江巡查工作人员进行了当天的潮水高度测量,数据大概在0.3米左右。或许是因为才第一天,并且也不是“鬼王潮”最有看头的农历7月18,因此并没有达到最高值,也没有封禁。

钱塘江人或者专门来钱塘江人观潮的人们热情都很高,每年都有专门来看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甚至是如果潮水太高,实施全段封禁的话,依然会每隔两百米左右都会站着观看的人们。

“鬼王潮”最佳观潮点在海宁?“交叉潮”威力有多大?

记者有实地探访,在23日的时候相比于钱塘江观潮点而言,海宁丁桥观潮点潮水来得更早,大概在中午12点左右就滚滚而来。南潮与东潮不甘示弱,两股潮水奔涌,形成了罕见的“交叉潮”。居民们表示:场面壮观,甚至掀起了十米巨浪,翻越栏杆冲上了堤岸。平常都是水面很平静的,但现在都上塘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丁桥观测点外海宁盐官当地的水文站也测量到,在23日时候潮高就已经达到了1.2米,观赏等级是5级。并且按照现目前的趋势,海宁当地的“鬼王潮”强度趋势有增无减。因此官方也提醒了群众,其实没必要挤在一堆,可以分散观潮,除了钱塘江,海宁也是一个“鬼王潮”观赏的好地方。

为何称为“鬼王潮”?形成原理以及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之所以称为“鬼王潮”,其实原因就在于其发生的时间刚好在每年的农历7月。本来在钱塘江每年的8月18日才是真正的大潮来临,但是根据科学家们近些年来的观测数据统计看出,由于当时的风向、水文以及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等因素变化,在每年传统大潮来临之前农历7月也会有一次大潮出现。

“鬼王潮”的威力还是巨大的,其发源地就是钱塘江,近年来杭州市的水文总站统计结果显示,在海宁盐官、杭州萧山等地也有大潮出现。还记得2014年的“鬼王潮”时候,潮水直接把钱塘江海宁丁桥新仓段岸堤都冲垮了足足有56米长,并且150多块的300公斤重的条石都被抛起扔到了岸边。

“鬼王潮”来势凶猛,在观潮的时候更应该注意。通常情况下,官方都会提前发布潮水预警,或者直接全段封禁等举措。不过好像潮水越大,越是挡不住人们想要看的好奇心。而由此引发的事故也常有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摄影爱好者。

总结

总而言之,观潮要谨记2大指南。首先第一个就是要在指定的区域内观潮,不要轻易越界。官方划好的区域都是保证群众安全的生命线,要是跨过去了危急时刻可能连命都丧失掉了。

第二个指南方针就是,一旦进入到危险区域,要及时返回,提前了解地理位置,哪里是最佳逃生通道,借助群众以及官方的力量,不要妄想自己能打败潮水,和它硬碰硬。你们觉得呢,有观潮的经历吗?

钱塘江的潮水为什么上涨那么快?

钱江潮为什么特别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亚马逊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现象,除亚马逊河外,其它河流均无法与之媲美。亚马逊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可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摆动频繁,涌潮潮景变化万千。因此钱江潮可说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杭州湾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往里则急剧收缩,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盐澉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区的河宽仅1千米左右。当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又由于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变陡,后坡相应变缓。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过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内窄、外深内浅,为什么没有象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澎湃?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其特点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又是为什么?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人们对涌潮成因和规律的无知,是出现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近年来,钱塘江周围环境有很大改善,两岸修起了防洪堤,路面铺着彩色地砖,路边植起了草皮,到了夏天,去江边看潮、乘凉、欣赏夜景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对对谈情约会的恋人,他们喜欢走下防洪堤台阶看潮,当潮水如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向人扑来时,观潮者往往措手不及,没有思考的空间,人已被巨浪吞噬了。江边埠头上写有“涌潮危险游人止步”的警示语,观潮心切的游人总是看不见,而到了晚上,要想看也看不清了。据江边居民反映,一些青年,往往站在地势较低、不是观潮点的地方观潮,不懂潮水涨落规律,也不清楚潮水的威力能伤人性命,就那么糊里糊涂,年轻的生命一去不复返。

但目前也有加外的理论,同样无法解释为什么是准确的8月18日:

潮汐的成因需要重新解释。

一、在此,我们必须先把牛顿的"引力"的作用与后来变为"引力场"的作用分开来说明。

(1)我首先"质疑"引力的作用解释,按引力定律计算,太阳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值(本来就子虚乌有),比月球大上百倍。按理潮汐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应该由太阳引起的。这就是其矛盾之一;

(2)地球潮汐的引力成因的解释,到目前仍仅是"定性"解释。而在解释钱塘江大潮时,说是月球的"满月"造成的,这实在是牵强附会的解释,我想凡是有点"科学头脑"的人要是仔细地想一想,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满月"是"光"因素,与"力"因素有何干系?这是真正的科学态度吗?

(3)如果月球对地球的海洋有这么大的"引力"作用,那么,就应该对环绕地球的卫星有更大的"引力"作用,从而可以明显地表现在卫星的轨道的形状上,那为什么没有其表现呢?在此,航天局的"实践家"们引进了"引力范围"的解释,如果还是按"引力"的角度来运用"引力范围"概念,月球还是对卫星的轨道形状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此,我的重力场的"范围"概念与原来的"引力范围"的概念不同。航天实践上的"引力范围"就是我的"重力场范围",但理解的意义不同。从我的角度,出了我的月球"重力场范围",月球就不会对卫星有"一点"作用。当然,也就对地球上的海洋更没有"一点"作用。月球的"重力场范围"不会延伸地球上。那么,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的成因不是由于月球的"引力"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在此提出一个假说。

二、我的假说:

地球上的潮汐成因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在海洋面上,白天被太阳光照射的海洋面被加热,海洋的"水"就有"热胀"效应。而在夜间,海洋被加热的"水"的热量就向空气中传递,就又"冷缩"了。于是,又由于地球的自转,就有了"潮汐现象"。虽然,其"热胀冷缩"效应很小,但由于此微小的"热胀冷缩"在广大的海洋面上的"积累",也就造成了"潮汐"。

我可以解释"钱塘江大潮"的原因。钱塘江大潮发生在每年的阴历八月,这正是"秋分"时节。太阳的光照在地球上的"中心点"正是在"赤道"上。由于地球从西向东自转,太阳在每天的开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热量,且是在美国的西海岸上开始,于是,随着地球的自转,被加热而"热涨"的太平洋的"水"向"西推进",到了下午,就推进到了中国的东海岸。钱塘江正是在此"东"的正面,且由于其地理形状的特点,就产生了"大潮"。如果是"春分"时节,太阳在每天的开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热量,且是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开始,所以,传递到中国的东海岸上的潮汐的"峰值"就比较小。

有一个可以验证我的此假说的"现象"。按我的解释,"内陆海"比起太平洋及大西洋来很小,但是也应该有"微弱"的"热胀冷缩"的效应,而且其"潮汐"很有规律。按此理,如果是阴天,此"潮汐"现象就不明显。在西亚的"里海"可以验证我的假说的成立与否。

2006-11-29 20:49:20 - 检举

4 0

隐藏意见(3)

过客

60.26.190.*

fg fg gfgrg4 c4

2008-09-02 17:41:46 - 检举 过客

116.22.146.*

i.sa bi 1 ge

2008-09-01 21:24:08 - 检举 过客

220.207.76.*

你说的是假的吧

2008-02-28 21:06:14 - 检举

还可输入300个字

请输入上图中的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机为何时?

钱塘江观潮最佳时间是:每年农历8月15至农历8月18日。

每年农历8月15,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

钱塘江涌潮的规律

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

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

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钱塘江大潮是怎么形成的?急!急!急!

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包括:

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2、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3、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

扩展资料:

钱塘江大潮的分类: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钱塘潮简介

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 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编辑本段钱江潮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 说明图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 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编辑本段钱塘潮特色

最著名的钱江潮形成在萧山南阳

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在美女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美女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 位于钱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湾是钱塘江口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有一道长约50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当涌潮西行至此,全线与围堤成一锐角扑来,坝头以内的潮头同坝身、围堤构成直角三角形,潮头线两端受阻,分别沿坝身和围堤向直角顶点逼进,最终在坝根“嘣”一声怒吼,涌浪如突兀而起的醒狮,化成一股水柱,直冲云霄,高达十余米。由于大坝的横江阻拦,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一个"卷起沙堆似雪堆"的奇特回头潮。而此时江水前来后涌,上下翻卷,奔腾不息。 在南阳的赭山美女坝不仅会产生回头潮,还会产生"冲天潮"现象,冲天潮这是发生于堤、坝相交处的特种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赏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网兜兜住一样,在堤坝相交转弯角的处,潮水“哗”一声碰撞巨响,潮头直冲云天。上进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达十多米。清谭吉璁《棹歌》诗“赭山潮势接天来,捍海塘东石囤摧。”冲天潮由此得名。

交叉潮

钱塘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钱塘江一线潮

[1]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哩。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钱塘江“回头潮”

[2]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半夜潮

午夜,江面上隐隐传来“沙沙”响声,涨潮了,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条黑色素练在浮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少顷,声音加骤,潮水夹着雷鸣般的轰响飞驰而来,把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潮头如千万匹灰鬃骏马在挤撞、在撕打,喷珠吐沫,直扑塘下,尤如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涌潮前浪引 后浪,后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耸潮峰,波涛连天,好似冲向九天皓月。这时许多游客把篝火、芦花抛入大江,随波西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观十万军声半夜潮的最佳之处是在天风海涛亭一带,为“天风赏月”之景。其以浪漫、别具一格的情调吸引了大量的观汐游客。北宋诗人苏东坡还为此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篇:“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留得夜潮月中看”以表情怀。

编辑本段钱塘潮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编辑本段解惑钱塘潮

编辑本段观潮时间表

每月的农历十五: [春:11:45(潮) 23:40(汐)] [夏: 11:30(潮) 23:20(汐)] [秋: 11:35(潮) 23:25(汐)] [冬: 11:20(潮) 23:10(汐)] 每月的农历十六、初一: [春:12:15(潮) 0:10(汐)] [夏: 11:50(潮) 23:45(汐)] [秋:12:05(潮) 0:00(汐)] [冬:11:45(潮) 23:35(汐)] 每月的农历十七、初二: [春: 12:48(潮) 0:43(汐)] [夏: 12:25(潮) 0:10(汐)] [秋: 12:45(潮) 0:35(汐)] [冬: 12:15(潮) 0:05(汐)] 每月的农历十八、初三 [春:13:25(潮) 1:16(汐)] [夏: 13:37(潮) 1:10(汐)] [秋: 13:23(潮) 1:15(汐)] [冬: 13:05(潮) 1:00(汐)] 每月的农历十九、初四 [春:14:05(潮) 1:50(汐)] [夏: 13:45(潮) 1:40(汐)] [秋: 14:00(潮) 1:50(汐)] [冬: 13:40(潮) 1:30(汐)] 每月的农历二十、初五 [春:14:40(潮) 2:25(汐)] [夏: 14:26(潮) 2:15(汐)] [秋: 14:35(潮) 2:20(汐)] [冬: 14:15(潮) 2:10(汐)] 下沙推迟一个小时二十八分

编辑本段钱塘潮传说

介绍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本世纪最大钱塘潮

受今年(2009年)日全食影响,如果没有特殊的降水、风力因素影响,今年10月6日即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成为本世纪以来最大的潮水。 浙江海宁市水文站发布消息说,今年7月22日日全食过后,钱塘江潮水的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以往,钱塘江大潮通常出现在农历八月初一到八月初五、八月十五到八月二十两个时间段。根据日全食之后的水文记录,潮水的潮高较去年同一天平均高出20公分,大潮的持续时间则由往常的5天延长至7天到8天。

编辑本段钱塘潮灾难

钱塘江涌潮这一天下奇观,已广为人知,然而,涌潮也确实给沿江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以文祷神,文中有“安波则为利,洚流则为害”。不过,涌潮的危害却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钱塘潮

早在三国时,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便有绍兴府“大风海溢”的记载,海宁“平地水八尺”。 唐大历十年(公元775年)七月大风,杭州“海水翻潮,飘荡州廓五千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户,死者四百余人”;咸通元年(公元860年),钱塘县(今杭州市的一部分)潮水冲激江岸,“奔驶入城,势莫能御”。 明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狂风大作,江海横溢,钱塘江北岸杭州至平湖,“城郭多颓,庐舍漂流,人畜溺死”。海盐平地水丈余,“溺死男女万余人”。 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倾刻间 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 朱淑贞的这首《海上记事》,便是当时这一惨象的写照。 风暴潮始终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祸害。每当台风来临,又值大潮汛,便会出现强烈的风暴潮。冲击两岸堤防,一旦海塘溃决,便会洪流遍野,扫荡田禾、庐舍,甚至人畜溺死。有幸脱逃而保住性命者,也难免流离失所。潮水即便退却,已是田土皆咸,数年不能耕种,荒田残垣,哀鸿遍地,惨不忍睹。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新中国建立前夕的近千年间,潮灾的损失已无法统计。 坍江是钱塘江河口的又一灾害。由于河口大多为粉沙土,缺乏粘性,容易被冲蚀,在潮流和山洪的作用下,往往引起岸滩崩塌,大面积坍江。历史上,一坍数十里的记载也有多次。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八月,盐官“海失故道,潮汐冲平野三十余里”,城南几十里的沙滩全部冲失,江流直逼城下,“蜀山沦入海中”;元代元佑元年(1314年)九月,盐官海溢,又“陷地三十余里”。萧山南沙和绍兴一带,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民国初年,共坍失田地38万亩。当地有“火烧一半, 钱塘潮

坍江全完”之说。 此坍彼涨,往往是一岸坍塌,另一岸又涨出新的沙滩,而沙滩上的盐民则跟着搬家,时而北岸,时而南岸,处于“十年九搬家”的状况。比之“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变迁又不知快了多少。因此,萧、绍一带近江人家,有钱不造房,长住茅草棚。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立鳌移。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这是宋代齐唐的《观潮》诗,反映了当时人们认为涌潮乃上苍、神灵所为,对其无可奈何的情绪。在抗拒涌潮危害的斗争中,人们开始在两岸修筑海塘,然而,却仍然出现潮水破堤毁塘的现象。直到新中国成立,这种状况才初步得到控制。 1974年8月,13号台风恰巧与天文异常大潮相遭遇,形成强大的风暴潮在浙江登陆,杭州以下潮位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有的地方甚至超过历史最高纪录1米多。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然而,由于主塘的稳固,涌潮危害被控制在最低限度。 60年代以来,钱塘江两岸未发生过主塘溃决的现象。沿江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然而,要彻底驯服涌潮,让它造福于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2010年10月10日下午,杭州市南阳观潮城附近发生钱塘江水卷人事件。下午约两时许,钱塘江潮水经过了南阳观潮城附近,潮水来时游客都呆在安全区域,见潮水过去后,便有约七八人走到河坝下嬉水,“没想到回头潮过来了,一下子将他们卷了下去。” 14时15分,现场游客报警。之后,一位游客划船下江寻人。据了解,被卷走的游客都是萧山本地人,其中有三名小孩。事发后,一名7岁的孩子游回岸边,消防救援人员乘冲锋舟救回一对母女。 目前,消防救援人员以及附近村民乘坐船只在江中搜救,仍有约4人下落不明。

编辑本段钱塘潮的功过

钱江台风(钱塘江的潮水为什么上涨那么快?)

“秋满湖天八月中,潮头万丈驾西风。云驱蛟蜃雷霆斗,水激鲲鹏渤澥空”。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象引来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每个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涌潮的观赏不仅在于形,又在于声,也在于势。历代诗人、文学家对涌潮的形、声、势比喻甚多。“漫漫平沙起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涌潮初见时,“若素练横江”,把天边露头的涌潮喻作白虹、银练、素练之类;“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雪涛千里如山摧”,把涌潮喻作霜雪;“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把涌潮喻作飞奔之马;“涌若蛟龙斗,奔如雪雹惊”,把涌潮喻作蛟龙;“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把涌潮喻作银河;还有喻作瀑布、山岳之类。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则是从涌潮的响声上作文章,还有把涌潮的声音喻作“雷霆、惊雷”的,但很多诗词都是同时从形和声上进行比喻,声形对应,“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声形对应比喻,读来使人如耳闻目睹。 “罗刹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充分显示了涌潮的气氛;“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素车白马龙雄武”,把涌 钱塘潮

潮的形成说成是伍子胥、文种的余怒未消、冤魂未散,驱水为涛;龙王兴风作浪,江神、河伯所为,或是娇孽作祟,等等,这也是一种比喻。 不同的比喻构成一幅幅形象各异的画面。古人笔下对涌潮还有许多描述,不胜枚举。钱塘江涌潮正是以自己的形、声、势供人鉴赏,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如今,钱塘江观潮已成为浙江的重要旅游项目。 钱塘江涌潮蕴藏着丰富的潮能资源。河口澉浦的多年平均潮差为5.57米,最大潮差8.93米,是我国沿海潮差最大的地方。60年代曾提出在乍浦、澉浦或在杭州湾、乍浦与黄湾间兴建潮汐电站的方案。据估计,乍浦兴建潮汐电站,装机可达538万千瓦,年发电量164亿度。如果该方案付诸实施,将使华东用电紧张的局面有所缓和。 潮汐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就全世界而言,潮汐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1967年,法国建成的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44亿度的朗斯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1984年,加拿大安纳波利斯海湾建成的一座潮汐电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我国自己设计、自行安装的江厦潮汐电站,于1985年底建成,装机5台,3200千瓦。钱塘江河口的潮汐能源一旦开发,除发电外,还鼗改善河口的航运条件,解决淡水资源开发等一系列问题。 潮汐电站的建设之所以如此缓慢,主要在于技术上的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且基建投资远比一般水电站大,尤其是钱塘江河口又有涌潮,技术上更难,加上资金短缺,经济上是否合理,也有待进一步论证。因此,大规模建设潮汐电站的计划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 钱塘江河口是喇叭形,涨潮时,大量外海泥沙随潮流进入河口,一部分在河口落淤,从而淤积成为绵延的沙滩。这也是沿海地区的一项资源,尤其是在地少人多的浙江省,土地价格飞涨的今天,海涂开发的意义可想而知。 新中国建立以来,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不包括上海)两岸,已围涂110万亩。如果没有强劲的潮流,就不可能带来这样丰富的泥沙,海涂的淤涨也不可能如此迅速。 千余年来,钱塘江两岸经常发生潮水泛滥,咸水入侵,农田受淹的潮灾,有时,潮水冲进两岸城镇,房屋倒塌,居民流离失所,人为鱼鳖,街市行舟。据统计,近千年来(至新中国建立前)的重大潮灾达210次,其经济损失已难用数字统计。这是涌潮最大的祸害。 钱塘江涌潮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除落淤在两侧形成边滩可以开发外,沉积在江心的则形成沙洲。在山水和潮流的作用下,边滩和沙洲冲淤频繁,河漕变动无常,严重妨碍航运。因此,新中国建立前,虽也曾有千吨货轮进出河口的浓度但出海船舶中却仅有20—60吨级的30多艘。 新中国建立后,经长期整治,钱塘江航运条件大有改善。1977年以来,开辟了杭州至宁波、舟山、海门、温州、福州、泉州等货运航线,货运船舶的吨位提高到300—500吨,但也得乘潮出入。80年代初,杭州湾的出海吞吐量还不到10万吨,1987年翻了一番,但也只有20万吨。 由于河口的淤积,主槽的不稳定,使杭州港的开发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杭州作为一个贸易港口的发展,而沿江城镇的发展无不受到限制。这自然又与涌潮紧密相关。 涌潮是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但涌潮又有很大的危害。为此,有人曾提出在河口建坝的方案。一旦通过并付诸实施,钱塘江涌潮这一自然景观将消声匿迹,涌潮这一旅游资源将彻底破坏,人们再也无法欣赏到这一天下奇观。 钱塘江涌潮历史悠久,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如今,我们应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利用当今发达的科学技术,很好地权衡一下涌潮的利弊、得失与功过,找到一种既能保留这一窠见的自然影观,又能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制的两全其美的对策 一线潮

。[6]

© 版权所有 ag九游会老哥俱乐部-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官网入口 苏ICP备2021031629号
主营区域: 上海 杭州 苏州 南京 重庆